【概要描述】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基地与湖北省移动方舱医院已共同储备了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200名队员按照A/B角配备。队员主要是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各职能部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基地与湖北省移动方舱医院已共同储备了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200名队员按照A/B角配备。队员主要是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各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中征选出反应快、业务强★、心理素质好的业务骨干,涵盖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神经心理★、后勤保障等多个专业,为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提供坚实的保障★。
据介绍,航空医疗救护作为构建立体急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救援及院前急救领域与时俱进的新模式。此次培训,承办方为首批入选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单位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培训内容涵盖航空医疗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并安排到警航支队沙湾基地开展飞行训练,有助于帮助学员更全面掌握航空医疗救护基本技能。旨在培养一批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跨界人才,打造一支空地一体,两栖作业,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的航空医疗专业队伍,为广州市下一步全面推动航空医疗救护工作奠定基础★。
“湖北省移动方舱医院具备检伤分类及现场处置★、门诊接诊、急诊救治、住院留观、常规检验检查及开展全麻手术的能力★。”周利华介绍,该移动方舱医院目前配备专业车辆11台★,包括通讯指挥车★、多功能检验车,车载移动CT★,负压手术车等,各类帐篷30顶,专业医疗设备202台/套★,后勤装备138种。装备全部展开后★,门诊每日可接诊100名患者,留观20名住院患者、2名重症急救患者★,每日可完成15例小手术或7例大手术★。
4月11日,★“2023年东北地区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学术交流会”在长春召开,旨在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水平,促进区域内通航企业与医疗机构协同发展★。交流会主办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涛教授介绍★,组织这次交流会的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促进东北地区航空医疗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会上,有关专家对吉林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活动承办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顾锐介绍,截止到目前,他们通过航空应急医疗救援,已经成功救治了三名患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天工机床制造(长兴)有限公司